当前位置:凯发k8一触即发首页 » 人力资源习题 » 正文

963 人参与  2023-09-22 03:55:08  分类 :人力资源习题
中国自然地理(上)

第2章 单元测试

1、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是我国哪两个地势阶梯的分界线之一
    a、一级阶梯与二级阶梯
    b、二级阶梯与三级阶梯
    c、一级阶梯与三级阶梯
    d、三级阶梯与四级阶梯

2、中国的地貌呈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此基本特征的优势是
    a、加强了东部地区的季风强度
    b、抑制了西部地区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换
    c、众多江河沟通了东西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
    d、以上都是

3、关于我国主要的东西走向山脉的阐述错误的是
    a、阴山构成了内蒙古高原的边缘,是中国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又是半湿润与半干旱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b、秦岭是中国东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等
    c、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是一条隐伏的近东西向构造带
    d、横断山脉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南边是准噶尔盆地,北边是塔里木盆地

4、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类型丰富,最集中分布在
    a、内蒙古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云贵高原
    d、华北平原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季风气候特点的是
    a、典型性
    b、多样性
    c、广泛性
    d、无序性

6、中国大地基本由哪四个大板块和其间的活动区构成
    a、青藏板块、印度板块
    b、青藏板块、南美板块
    c、塔里木—中朝板块、扬子板块
    d、塔里木—中朝板块、菲律宾板块

7、中国的地势与山脉作为下垫面,显著地影响着中国的气候,使气候类型多样化,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a、东西向山脉常成为南北冷暖气流的屏障
    b、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风加强、夏季风阻滞
    c、山地的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使气候的地带性规律复杂化
    d、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对降水的阻滞作用明显,使中国的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增加

8、中国的矿产资源组合特点主要表现为
    a、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b、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多、独立矿少
    c、大矿少、中小型矿多,坑采矿多露采矿少
    d、不少矿种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包括富铁矿、富锰矿、铬铁矿、钾盐等国内资源

9、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既有分布广泛,又有相对集中的特点,从区域角度看
    a、东北、华北多煤炭、稀土
    b、中南区和西南区以有色金属、化学矿为主
    c、南方多有色金属、稀土和磷,华东有色金属较多
    d、西北地区多钾盐、有色金属等

10、稀土是化学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称为工业黄金。关于下列中国稀土资源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稀土分布广泛,城市多重稀土,乡村多轻稀土
    b、我国稀土产量第一,销售量第一,60%至70%的稀土产品出口到国外
    c、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
    d、2012年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我国稀土资源储量第一

1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d、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12、从中国江淮流域到日本东南部,每年初夏的6~7月间,都有一段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频繁的连续阴雨期,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故称为梅雨。下列关于梅雨的阐述正确的是
    a、少梅或空梅对江淮流域的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b、其主要特征是雨量丰富,相对湿度大,风力较小,日照时间短
    c、其范围北至淮河,南至衡阳、福州一线,西至云贵高原东缘、三峡以东的广大地区
    d、梅雨主要是由势均力敌的冷暖气团,长期在江淮流域交锋而形成的

13、地质条件是矿产生成和分布的控制因素。地质条件越复杂,地质发展历史越长,矿产的种类和类型就越多。

14、黄土高原是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产物。冰期时,气候干寒,黄土堆积旺盛;间冰期,气候转为暖湿,质地疏松的黄土,形成黄土广布、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的自然景观。

15、中国的三个纬向构造带均具有板块边缘的汇聚带的性质,因此是内生矿产的富集带。

16、按照板块构造观点,中国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印度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带附近,致使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与板块的碰撞关系至为密切。

17、夏季对中国天气影响最主要的锋面是极锋。极锋发生在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之间。

18、当平原被山地环绕时,平原及面向平原的山坡共同组成盆地。中国著名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 ),它们都属于构造上的断陷区域。

19、冬季影响中国环流的主要气压活动中心有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和( )。

20、夏秋季节,影响我国的台风可以划分成三条路径,分别是( )、西北路径、转向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又称为登陆路径,对我国东海海区和东南沿海影响最大。

第3章 单元测试

1、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是我国哪两个地势阶梯的分界线之一
    a、一级阶梯与二级阶梯
    b、二级阶梯与三级阶梯
    c、三级阶梯与四级阶梯
    d、四级阶梯与五级阶梯

2、中国的地貌呈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此基本特征的优势是
    a、加强了东部地区的季风强度
    b、抑制了西部地区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换
    c、众多江河沟通了东西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
    d、以上都是

3、关于我国主要的东西走向山脉的阐述错误的是
    a、阴山构成了内蒙古高原的边缘,是中国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又是半湿润与半干旱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b、秦岭是中国东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等
    c、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是一条隐伏的近东西向构造带
    d、横断山脉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南边是准噶尔盆地,北边是塔里木盆地

4、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类型丰富,最集中分布在
    a、内蒙古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云贵高原
    d、华北平原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季风气候特点的是
    a、典型性
    b、多样性
    c、广泛性
    d、无序性

6、中国大地基本由哪四个大板块和其间的活动区构成
    a、青藏板块、印度板块
    b、青藏板块、南美板块
    c、塔里木—中朝板块、扬子板块
    d、塔里木—中朝板块、菲律宾板块

7、中国的地势与山脉作为下垫面,显著地影响着中国的气候,使气候类型多样化,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a、东西向山脉常成为南北冷暖气流的屏障
    b、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风加强、夏季风阻滞
    c、山地的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使气候的地带性规律复杂化
    d、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对降水的阻滞作用明显,使中国的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增加

8、中国的矿产资源组合特点主要表现为
    a、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b、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多、独立矿少
    c、大矿少、中小型矿多,坑采矿多露采矿少
    d、不少矿种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包括富铁矿、富锰矿、铬铁矿、钾盐等国内资源

9、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既有分布广泛,又有相对集中的特点,从区域角度看
    a、东北、华北多煤炭、稀土
    b、中南区和西南区以有色金属、化学矿为主
    c、南方多有色金属、稀土和磷,华东有色金属较多
    d、西北地区多钾盐、有色金属等

10、稀土是化学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称为工业黄金。关于下列中国稀土资源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稀土分布广泛,城市多重稀土,乡村多轻稀土
    b、我国稀土产量第一,销售量第一,60%至70%的稀土产品出口到国外
    c、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
    d、2012年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我国稀土资源储量第一

1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d、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12、从中国江淮流域到日本东南部,每年初夏的6~7月间,都有一段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频繁的连续阴雨期,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故称为梅雨。下列关于梅雨的阐述正确的是
    a、少梅或空梅对江淮流域的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b、其主要特征是雨量丰富,相对湿度大,风力较小,日照时间短
    c、其范围北至淮河,南至衡阳、福州一线,西至云贵高原东缘、三峡以东的广大地区
    d、梅雨主要是由势均力敌的冷暖气团,长期在江淮流域交锋而形成的

13、地质条件是矿产生成和分布的控制因素。地质条件越复杂,地质发展历史越长,矿产的种类和类型就越多。

14、黄土高原是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产物。冰期时,气候干寒,黄土堆积旺盛;间冰期,气候转为暖湿,质地疏松的黄土,形成黄土广布、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的自然景观。

15、中国的三个纬向构造带均具有板块边缘的汇聚带的性质,因此是内生矿产的富集带。

16、按照板块构造观点,中国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印度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带附近,致使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与板块的碰撞关系至为密切。

17、夏季对中国天气影响最主要的锋面是极锋。极锋发生在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之间。

18、当平原被山地环绕时,平原及面向平原的山坡共同组成盆地。中国著名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 ),它们都属于构造上的断陷区域。

19、冬季影响中国环流的主要气压活动中心有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和( )。

20、夏秋季节,影响我国的台风可以划分成三条路径,分别是( )、西北路径、转向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又称为登陆路径,对我国东海海区和东南沿海影响最大。

中国自然地理(下)

第4周测试

1、以下关于南水北调工程论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分三条线路
    b、南水北调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c、是针对太湖流域水质持续恶化提出的引水及航运综合工程
    d、保护生态环境是规划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目标

2、关于中国水资源总体特征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资源安全问题日益显现
    b、水资源分布和区域发展相一致
    c、水资源年际变化、年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d、区域水资源支撑能力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3、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a、塔里木河
    b、黑河
    c、疏勒河
    d、玛纳斯河

4、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海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台湾海峡是我国重要的“海上走廊”
    b、台湾海峡呈东西走向,是台湾和上海的自然分界线
    c、琼州海峡在海南岛与雷州半岛之间,连通了北部湾和珠江口外海域
    d、渤海海峡呈东西向,贯通渤海和黄海

5、黄河是我国母亲河,下列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a、黄河入海口曾经多次摆荡,南摆汇入黄海,北行则注入渤海
    b、黄河下游曾多次断流,经小浪底水库调节后,断流现象减少
    c、黄河的上游河道曲折,下游穿过云贵高原,含沙量大增
    d、植树造林可控制侵蚀,大大减少了进入黄河的泥沙

6、关于珠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珠江由东江、北江、西江三条独立水系组成,没有主源
    b、珠江三角洲河道纵横,形成网河水系,八门入海
    c、珠江全流域处于南亚热带,雨量丰沛,径流量大,水量仅次于长江,全国第二
    d、珠江沙少,水丰,四季径流量变化非常大

7、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的航运资源、海洋的旅游资源以及以下哪些选项
    a、海水化学资源
    b、海底矿产资源
    c、海洋动力资源
    d、海洋生物资源

8、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 m—10000 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污染。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简称pm2.5,主要由( )、( )和( )这三项组成。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可吸入颗粒物
    d、烟尘颗粒

9、我国土壤利用中存在一些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a、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b、土壤侵蚀严重,危害巨大
    c、土地沙化;土壤退化、盐碱化,生产力下降
    d、土壤受污染严重,农田生态恶化

10、中国积极建立自然保护区,关于自然保护区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是宣传教育、环保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b、自然保护区在生物、生态、环境等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c、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d、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为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准则,不应有人类活动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观点、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被逐渐引入自然地理区划研究。以下哪两个选项是最为典型的生态地理区划方案
    a、傅博杰方案
    b、郑度-杨勤业方案
    c、赵松乔方案
    d、黄秉维方案

12、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家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为了认识国情和资源调查,综合自然区划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产生了一批系统的自然地理区划。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罗开富、黄秉维等区划方案,其显著特点是:
    a、主要服务于工业生产
    b、区划以定性为主体,区划理论、方法趋于成熟
    c、区划原则、方案、界线差异大
    d、为我国经济区划、人文区划、综合区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目前中国人均水资源量有2152.1 m3,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14、中国降水和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持续出现,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的主要原因,同时加重了水资源调节利用的困难。

15、调水工程可以简要分成流域内调水和跨流域调水,我国古代著名的都江堰是典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16、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引水路线,建成部分已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7、三峡工程是长江干流重要水利工程,对改善航运、防洪、电力能源生产、调蓄径流作用显著。

18、综合自然区划是以地域分异规律为指导,根据区域发展的统一性、区域空间的完整性和区域综合自然特征的一致性,逐级划分合并自然地域单位,并按这些地域单位的从属关系建立一定形式的地域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

19、中国河流众多,可分内流河和外流河,其中外流河分别注入( )、印度洋和北冰洋三个大洋。

20、我国的海岸线漫长,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包括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 )等多种海岸类型。

中国经济地理(上)

第9单元测试

1、三线建设包括以下哪些地区
    a、四川、贵州、山西、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湖北、河南
    b、b. 四川、贵州、山西、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湖北、湖南
    c、四川、贵州、山西、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湖北、上海
    d、四川、贵州、山西、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湖北、新疆

2、2017年四大区域人均gdp排名分别是
    a、东部>东北>中部>西部
    b、东部>中部>东北>西部
    c、东北>东部>中部>西部
    d、中部>东部>西部>东北

3、“到了下个世纪中叶,将没有哪个国家能养活中国人,包括中国人自己”这句话来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本书的作者是
    a、德里克·丹尼斯顿
    b、威廉·配第
    c、莱斯特·布朗
    d、马克·波拉特

4、太湖平原是我国九大重要的( )之一。
    a、商品棉基地
    b、商品粮基地
    c、烤烟商品生产基地
    d、特色农业基地

5、1995年至2017年中国棉花生产空间格局变动趋势是
    a、局部集中,整体分散
    b、集聚度大幅度下降
    c、空间高度集聚
    d、高度集聚走向分散布局

6、自“七五”计划(1986年)至今,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协作,中央曾做过哪些战略布局
    a、一线、二线和三线3类地区
    b、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大经济带
    c、西南、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华南、闽赣、山东、新疆10大片区
    d、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

7、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包括
    a、京津冀协同发展
    b、长江经济带建设
    c、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d、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8、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有( )区和( )带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限制开发区内。
    a、六
    b、七
    c、二十三
    d、二十四

9、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产业的发展成就包括
    a、总产值持续快速增长
    b、人均农产品数量稳步增长
    c、农产品基本实现自给
    d、从温饱到全面小康

10、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概况有
    a、工业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
    b、制造业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c、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d、产业结构迈向高端

11、以下属于种植业生产的作物有
    a、生漆
    b、粮食
    c、棉花
    d、蜂蜜

12、自1980年以来,以下关于中国四大地区工业格局变动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相对衰退
    b、中部地区工业发展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
    c、东部地区工业发展崛起
    d、西部地区工业占比缓慢提高

13、1956年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首次把正确处理沿海与内地发展的关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关系之一提出来。

14、改革开放后,“六五”计划采用沿海、内地的区域划分,强调平衡发展,提出了各个地区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

15、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定位是: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16、西南和东北是我国12个产业带中的天然橡胶产业带,得到国家给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17、特色农业基地是以国家级大宗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为主,各地区中小型专业化种养生产基地为辅,兼顾地方性自给需求的新型农业生产布局模式。

18、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消费安全线是人均粮食400公斤,我国在1949年就已达标。

19、第二产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部分。

20、中国工业空间集聚度经历了先升、稳定、再降低的发展过程。

中国经济地理(下)

第10单元测试

1、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全球商品链( )驱动型产业
    a、购买者
    b、生产者
    c、劳动者
    d、销售者

2、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较高的制造业行业是
    a、高技术制造业
    b、主导产业
    c、高技术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3、1978年至今,( )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5年的贡献率突破50%。
    a、农业
    b、工业
    c、制造业
    d、服务业

4、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等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a、数字经济
    b、数量经济
    c、分享经济
    d、共享经济

5、影响金融业空间格局的因素包括
    a、工业生产总值
    b、经济规模
    c、发展阶段
    d、金融体制

6、中国开发区包括以下( )类别结构
    a、经济技术开发区
    b、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c、海关特殊监管区
    d、边境经济合作区

7、集聚经济影响汽车企业的发展绩效,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对汽车企业发展绩效的作用方向相同。

8、中国开发区布局的“东密西疏” 与“胡焕庸线”、自然区划高度相关。

9、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围绕高水平的( )字形分布格局呈逐级递减的趋势,由南向北递减、由东向西降低的态势十分明显。

10、中国开发区总体呈现出以( )为依托的多核心空间集聚特征。

12 中国人口及城镇化

第7单元测试

1、“故土难离”主要体现了以下哪类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a、历史文化
    b、自然环境
    c、经济发展
    d、政治因素

2、为了寻找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自愿背井离乡而产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以下哪类因素的影响
    a、自然灾害
    b、战争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

3、基于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地资料,全国大致可划出三大人口迁移圈,其中不包括
    a、广东圈
    b、华东圈
    c、华北—东北圈
    d、青藏圈

4、以下关于传统村落与地理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理环境是传统村落生存和布局的直接决定因素
    b、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便于抵御文化扩散的冲击,有利于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c、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以及第三阶梯南部山脉和丘陵地带
    d、村落分布于山脉地形因素高度相关,平原腹地没有分布

5、按集聚程度划分,中国传统村落的集中分布区不包括
    a、皖南—浙西—闽西北
    b、晋—冀—豫
    c、东北地区
    d、滇西北

6、以下哪一城市群不属于中国城市群空间组织“5 9 6”新格局中的5个国家级城市群
    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b、成渝城市群
    c、中原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7、以下关于中国人口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有
    a、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b、明显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少
    c、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地都是我国乃至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d、呈现明显的低地指向性

8、以下关于“胡焕庸线”的论述,正确的有
    a、这是一条中国综合生态环境的分界线
    b、这是一条重要的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c、这是一条典型的人文景观分界线
    d、胡焕庸线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

9、以下关于中国人口迁移论述正确的有
    a、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地区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是流动人口的主要吸收区,经济落后的人口大省是人口流动的主要输出区
    b、近年来,人口迁移的总体规模不断下降,迁入迁出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紧密结合
    c、在空间分布上以东部地区为主,但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吸纳的迁移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
    d、中国的人口迁移以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为引力中心,而地广人稀的中西部省市则尚未形成迁移流

10、对传统村落的评价认定主要是基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的
    a、村落传统建筑
    b、村落选址和格局
    c、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村落的大小

11、以下论述符合地理学家所提出的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标准的有
    a、至少有一个都市圈或超大(特大)城市
    b、非农产业产值比率超过70%
    c、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工业化程度较高
    d、各城市地域文化认同感大于70%

12、地理学家在城市群形成发育与空间拓展方面所做的贡献主要包括
    a、总结提出了城市群多尺度空间集约利用传导规律
    b、总结提出了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组合规律
    c、总结提出了城市群生长发育的育树成林规律
    d、总结提出了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梯度爬升规律

13、以下关于中国城市群扩张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a、高密度集聚
    b、低速度扩张
    c、高强度污染
    d、高风险的资源环境保障威胁

14、胡焕庸先生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并定性刻画了中国人口分布不均的事实。

15、国内人口迁移在空间距离上主要包括地区间迁移,城乡间迁移和城市间迁移三种。

16、就目前来看,追求经济利益是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动机,并以远程流动为主。

17、城市群不仅是是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也是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18、地理学家认为中国城市群空间范围主要经历了从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大都市圈)—大都市(都市连绵区)3次自然开拓过程。

19、地理学家可就如何推动城市群由高度集聚、污染严重的“重灾区”转为“可持续发展区”发挥积极的作用。

20、农村聚落受环境的影响没有城市显著。

中国地理mooc 期末考试

中国地理mooc 期末考试

1、“亚洲四小龙”在第几次国际产业转移中创造了东亚奇迹( )
    a、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
    b、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
    c、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
    d、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

2、以下不属于产业国际转移影响因素的有( )
    a、国家或地区间的人口数量差距
    b、国家或地区间的劳动力成本差距
    c、国家间的技术差距
    d、国家间的资源禀赋差距

3、中国的地貌呈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此基本特征的优势是( )
    a、加强了东部地区的季风强度
    b、抑制了西部地区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换
    c、众多江河沟通了东西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
    d、以上都是

4、关于中国水资源总体特征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水资源相对贫乏,水资源安全问题日益显现
    b、水资源分布与支撑能力和区域发展完全一致
    c、水资源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d、区域水资源支撑能力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5、太湖平原是我国九大重要的( )之一
    a、商品棉基地
    b、商品粮基地
    c、烤烟商品生产基地
    d、特色农业基地

6、( )指在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
    a、经济特区
    b、开发区
    c、特别行政区
    d、自由贸易区

7、以下哪一城市群不属于中国城市群空间组织“5 9 6”新格局中的5个国家级城市群( )
    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b、成渝城市群
    c、中原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8、我国语言主要属于( )
    a、阿尔泰语系
    b、汉藏语系
    c、印欧语系
    d、东亚语系

9、西部开发建设中,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为代表的联运通道属于以下哪项政策环境( )
    a、一带一路
    b、扶贫开发
    c、成渝经济区
    d、长江经济带

10、南北分界线的东段以( )为界
    a、秦岭
    b、南岭
    c、淮河
    d、黄河

11、根据海域地形结构和水文特征,将中国海划分为几大海区( )
    a、三
    b、四
    c、五
    d、六

1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海洋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 )
    a、海岸系统日趋不稳定
    b、以高能耗型产业为主
    c、大量岸线资源和生物资源未开发
    d、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增速慢

13、以下关于东北平原论述不正确的有( )
    a、河套平原是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
    b、三江平原是东北地区地势最低的部分
    c、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是盆地式冲积、湖积平原
    d、辽河平原有东北“南大荒”之称

14、反映了原始社会到清末我国疆域政区变迁,并解决中国历史版图和中华民族界定问题的是哪部著作( )
    a、《历代舆地图》
    b、《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
    c、《水经注》
    d、《中国历史地图集》

15、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类型丰富,最集中分布在( )
    a、内蒙古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云贵高原
    d、华北平原

1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季风气候特点的是( )
    a、典型性
    b、多样性
    c、广泛性
    d、长期性

17、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渭河流域
    d、淮河流域

18、陆大道院士提出的中国国土空间开发“t”字型结构,其开发主轴为( )
    a、京津冀经济带
    b、珠三角经济带
    c、辽中南工业区
    d、长江经济带

19、“前店后厂”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所在地区是( )
    a、台湾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
    b、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
    c、港澳地区与京津唐
    d、港澳地区与山东省

20、以下关于西北地区水—生关系失调论述不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水多光热资源少
    b、西北干旱区光热资源丰富
    c、水土资源开发不足
    d、水土平衡、供需平衡矛盾日益突出

21、以下关于中国绝对地理位置论述正确的有( )
    a、中国位于北半球的东部
    b、最北端在黑龙江东岸
    c、亚热带和温带所占国土面积较大
    d、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22、以下哪两类经济生活方式的差别成为了历史时期中国疆域伸缩的地理基础( )
    a、农
    b、工
    c、商
    d、牧

23、当代地理学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与人类经济利用方式,将中国分为哪三大自然区( )
    a、沿海季风区
    b、东部季风区
    c、西北干旱区
    d、青藏高寒区

24、中国的矿产资源组合特点主要表现为( )
    a、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b、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多、独立矿少
    c、大矿少、中小型矿多,坑采矿多露采矿少
    d、不少矿种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包括富铁矿、富锰矿、铬铁矿、钾盐等国内资源。

25、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家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为了认识国情和资源调查,综合自然区划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产生了一批系统的自然地理区划。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罗开富、黄秉维等区划方案,其显著特点是( )
    a、主要服务于工业生产
    b、区划以定性为主体,区划理论、方法趋于成熟
    c、区划原则、方案、界线差异大
    d、为我国经济区划、人文区划、综合区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6、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概况有( )
    a、工业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
    b、制造业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c、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d、产业结构加快迈向高端

27、以下属于高技术产业的是( )
    a、医药制造业
    b、汽车制造业
    c、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d、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28、对传统村落的评价认定主要是基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的( )
    a、村落传统建筑
    b、村落选址和格局
    c、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村落的大小

29、中国方言之间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 )
    a、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触前,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区性方言
    b、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不同,自然汉语本身就不相同
    c、南方各方言分别在一定独特环境中发展
    d、不同区域经济、技术条件的差异

30、犬牙交错过度使用带来的弊端有( )
    a、物质和文化交流受阻
    b、地方无险可守
    c、对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
    d、行政管理很不方便

31、以下关于华北地区论述正确的有( )
    a、农业发达但自然灾害严重
    b、矿种多,组合条件好,开发条件优越
    c、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资源丰富
    d、土地资源总体呈现耕地资源丰富,林、牧用地少的特点

32、英国地理学家柯尼希认为,建都地点大致要具备以下哪三个条件( )
    a、要塞
    b、自然仓库
    c、交通枢纽
    d、经济重心

33、以下关于环京津贫困带论述正确的有( )
    a、是一条环绕京津的经济断崖地带
    b、其发展不受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制约
    c、京津冀经济“空吸现象”导致其不断显化
    d、京津两市对河北地区的极化效应远大于外溢效应

34、以下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现状特征,论述正确的有( )
    a、珠三角与港澳分工明确、协同发展
    b、城市群发展格局在无序蔓延中有序聚合
    c、产业集群上呈现日趋明显的区块聚合
    d、具备成为国际一流湾区的硬件实力

35、以下关于“西南现象”论述正确的是( )
    a、是高投资带来的高增长
    b、是政策激励形成的外生驱动
    c、已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d、需进一步强化改革和创新驱动

36、地理能够成为疆域伸缩的基础,在于它左右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意识与文化认同。

37、夏秋季节,影响我国的台风可以划分成三条路径,分别是西行路径、西北路径、转向路径,其中西行路径又称为登陆路径,对我国东海海区和东南沿海影响最大。

38、我国海岛众多,可分大陆岛和海洋岛;海岛是海洋权益的标志和拥有周围海域资源主权权利的象征,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

39、调水工程可以简要分成流域内调水和跨流域调水,我国古代著名的都江堰是典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40、第二产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部分。

41、集聚经济影响汽车企业的发展绩效,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对汽车企业发展绩效的作用方向相同。

42、中国开发区布局的“东密西疏” 与“胡焕庸线”、自然区划高度相关。

43、就目前来看,追求经济利益是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动机,并以远程流动为主。

44、城市群不仅是是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也是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45、各地民居形态差异体现了人类对不同自然环境的适应。

46、淮河南北两岸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能看到植被、农作物、生活方式等的明显差别。

47、农牧交错带的分布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与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无关。

48、海岸的主要防护措施是建造海堤,这是一种主动的海岸防护形式。

49、2013年后,东北经济增速再次迅速下跌,出现“断崖式”的经济下滑态势,被称为“东北现象”。

50、城市群协同发展过程就是化解“城市病”和“乡村病”,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13 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异(下)

第13单元测试(可测)

1、中国文化区域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界限,有学者在黑龙江瑷珲和云南腾冲之间划了一条直线从而将中国划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区域,这条线的名称叫做
    a、胡焕庸线
    b、秦岭-淮河线
    c、大兴安岭-贺兰山线
    d、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线

2、根据中国古代地理区划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原文化区系又可以进行次一级的划分,其中不包括
    a、齐鲁文化
    b、关中文化
    c、巴蜀文化
    d、燕赵文化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语言是思维的主体
    b、语言是认知交流的媒介
    c、语言是生产力发展的促进因素
    d、语言是文化传承载体

4、我国语言主要属于
    a、阿尔泰语系
    b、汉藏语系
    c、印欧语系
    d、东亚语系

5、以下关于饮食文化区域差异的描述,错误的是
    a、南方湿度大,人体蒸发量相对较少,又盛产甘蔗,因此南方人喜爱甜食
    b、北方干燥,人体蒸发量大,需要补充较多的盐分,因此北方人性喜咸味
    c、山西人爱吃酸,因为黄土高原中含钙量大,醋酸可以帮助清除体内钙质沉淀,防止体内结石
    d、我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差异主要取决于个人喜好看,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6、禾木民居建筑采用坡顶设计,主要是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a、地形地貌
    b、气候条件
    c、经济技术条件
    d、文化习俗

7、干阑式建筑在以下哪个地区最为常见
    a、中原地区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岭南地区

8、从经济文化形态的差异来看,中国文化可以划分为哪些文化大区
    a、西北部的牧业文化区
    b、西南部的林业文化区
    c、东北部的渔业文化区
    d、东南部的农业文化区

9、从大的地理单元和人文传统的差异来看,可以将中国文化划分为四个大的文化区系,分别为
    a、中原文化区系
    b、南方文化区系
    c、北方文化区系
    d、青藏文化区系

10、语言主要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a、社会性
    b、工具性
    c、象征性
    d、交际性

11、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饮食口味偏好
    b、饮食消费水平
    c、饮食原料选取
    d、饮食加工方法

12、以下关于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a、秦岭淮河以南属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水网密布,水稻广泛种植,因此风味食品大都用米制成
    b、只要地理区位临近,就会形成相同的饮食文化
    c、“南甜北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土壤对人们饮食习惯和口味的影响
    d、在潮湿阴晦的四川盆地,船工和纤夫为了驱寒祛湿,很早就发明了火锅的烹饪方法,并传承至今

13、影响某地方民居形态的因素主要有
    a、地形条件
    b、气候
    c、经济技术条件
    d、文化理念

14、文化区是1895年由威斯勒创用,主要用地理区域来概括某些被认为有意义的文化现象。

15、中国文化区域的划分可以根据地理环境、气候类型、文化传统等依据划分。

16、我国历史上主要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移民,奠定了南方方言的格局。

17、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时间大体相同。

18、民族的多样性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19、黄土高原的民居建筑主要以窑洞形式为主,这是由干旱的当地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和山多土优的地质条件所决定的。

20、各地民居形态差异体现了人类对不同自然环境的适应。

备案号: 凯发娱乐官网的版权所有 凯发k8一触即发 copyright © 2012-2023 凯发k8一触即发-凯发娱乐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网站地图